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争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我校积极引导沈科学子投身于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围绕文化传承主题,结合“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”等,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、彰显青春担当。
电气工程学院“稻香葡韵 耕新致远”乡村振兴促进团,赴灯塔市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在这里,队员们跟着合作社负责人的脚步,了解水稻种植的门道,亲眼见到了内容丰富、造型各异的稻田画。离开稻田,实践团又奔赴辽峰葡萄核心基地,当地农民专家赵铁英结合深耕农业的经验,为队员们讲起基地从初创到壮大的奋斗历程。此次短暂而深刻的实践经历,不仅让成员们了解到了民俗风情,同时拓展了视野,大家纷纷表示,将把在实践中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让青春的力量深深扎根基层。
机械工程学院“墨耕社区 书韵启航”实践团走进新民市古城社区,开展“书法进社区”公益课活动。成员们提前备好毛笔、宣纸与墨汁,围绕“一笔一划学书法 一言一行传文化”主题,为社区的小朋友们细致讲解毛笔执笔姿势与基本笔画写法,随后通过“临摹简单汉字”“书写吉祥词语”等趣味环节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。过程中,成员们耐心纠正握笔手势,手把手指导运笔力度,还结合机械工程“精准操作”的思维方式,用“像调试机械零件一样控制毛笔”的生动比喻帮助理解。活动尾声,小朋友们纷纷展示“我爱中国”“好好学习”等书法作品,稚嫩字迹里满是成就感。同学们以志愿服务践行“精益求精”工匠精神,用青春之力传递文化温暖。
经济学院“青春传薪火 逐梦续华章”中华文脉传承团,赴大东区长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成员通过演唱《国家》《万疆》、朗诵《红船从南湖起航》,以红色文化浸润童心,为青少年扣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,助力开启暑期社区教育新篇章。在“幸福教育游园会”活动中,成员们通过面塑、刻纸、串珠、漆扇等非遗手工制品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,领悟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,厚植文化自信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。
未来,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内涵,切实增强文化育人自觉,引导学生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。